神奇联西 谱写传奇
2019-09-30 09:45:00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客户端 | 编辑:范鑫 |          浏览量:21560

  联西社区位于攸县联星街道中心城区西南部,东界交通南路,南临洣水河,西界中心大道,北接吉龙路,版图呈扇形。洣水一、二桥分别沿东边交通南路、西边中心大道横跨洣水,飞架北南,通往广深。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有明珠花园、新世纪花园、鑫河花园、凯旋城、美丽新城、景江城、喜盈门等高档住宅小区,常驻居民17000余。境内文化遗存较多,洣水风光秀丽,公共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

  两桥一岸景观 联西社区南临洣水河,洣水一、二桥分别从联西社区东面、西面分界线,洣水河上、下游横跨洣水南北,相隔不到千米,形成壮观的两桥一岸景观。

  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5月21日,专列抵达醴陵站后,只能改乘汽车前行。从攸县西门下码头乘汽渡过河时,毛泽东拉开车帘看了看洣水河说,这里应该架一座桥。伟人一句话,赐攸县一片福。1966年初,湖南省交通厅立项架设洣水一桥,拨出专款46万元。攸县政府成立了建设指挥部。1966年下半年正式动工,省交通厅工程队派出了30多位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攸县每个大队(村)安排一个精壮劳力,共400多人,参加建桥。拱桥需要大量石材,而附近衡山县草市乡的河岸山上,有品质好的麻石。于是,攸县大桥指挥部派人前去求助,因为攸县地下党负责人贺湘楚曾在衡山任县委书记,草市公社负责人一口答应。县建筑公司派人带领一个“连”70来人负责“打”石头,仅40天就打够了全部石头。县船运公司派出大船运输,船多时江面上有50来条,“船”流不息,“热闹”了两个多月。洣水一桥于1967年12月竣工,桥长235米,宽7米,4孔,孔跨54米,为双曲葵花拱桥。远看双曲拱桥的外形同一般的空腹式拱桥一样,人到桥下一看,会发现它的肚皮也是凹的,原来拱中有拱。 40多年来,该桥累经洪水冲击,但桥的功能良好,质地坚固,仅对桥面进行了几次整修。

  洣水二桥北起联西社区茶山坳,南至菜花坪潭州村防护林,跨越洣水河,与106国道攸县城中心大道南北段接通。大桥总投资1920万元,全长452.12米,桥宽20米,桥型布置主桥7孔,每孔40米;引桥8孔,每孔20米,为钢筋混凝土双向四车道平板桥。工程于2004年元月正式动工,2005年12月26日,洣水二桥正式通车。

  2001年10月,攸县开始兴建洣河大堤,2009年11月竣工,宽20米、长3500米的防洪大堤蜿蜒于洣水北岸、梅城南沿。雄伟的大堤配上青石栏杆,很是壮观,成为滨江风光带的一道亮丽风景。联西段洣水风光带与洣水相印,与两桥相衬,自成景观,成为了市民休闲观光胜景。每天早晚,游人川流不息,观景的、散步的、跑步的、打拳的、练剑的、唱歌的、跳舞的,各得其所,热闹非凡。

  龙舟节 胡家底下有办龙舟节的习俗。端午节前,家家户户主动到庙里捐款,筹备龙舟节活动用品。龙舟节上要举办龙舟赛、拔河比赛、夫妻“撑春花伞”、放河灯、妇女文体健身风采展示等活动。

  龙舟赛 龙舟比赛之时,万人空巷,洣水河畔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每条龙舟上22个健壮高大的汉子,穿着统一的整齐的服装,佩戴着红色的救生衣,拿着长竹浆,拼命地划着,边划边高呼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吆喝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伴随着号角声唱呀、跳呀,不分男女老少,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龙舟赛不仅是一种民俗的传承,更是一种团结拼搏、不甘落后、奋发进取精神的传递,文化的传承。

  “夫妻春花伞”接力赛 一对夫妻左右脚绑在一起,三只脚前行,不仅要快跑,还得撑着一把春花伞。大家争先恐后,全力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感人至深;那场面热烈、欢快、活跃:选手们有的不时掉了伞,有的节奏不一倒到歪歪,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妇女腰鼓赛 也为龙舟节増添了不少的热闹。他们整齐的队形、训练有素的表演,吸引了在场群众的眼光,赢得了大家一阵阵掌声。

  放河灯 放河灯是送瘟神祈福的仪式之一,与南越民族古老的龙舟竞渡的习俗相关。攸县地处楚南,历有龙舟竟渡的风俗,因此放河灯的风俗也一直沿袭下来。端午节的傍晚,河岸边摆着放河灯物件的摊子随处可见,旁边站着美丽的姑娘,她们一边点亮河灯,一边热情招揽过往行人。晚上,河面上漂着一盏盏精美的荷花灯,散漫开来的小小灯火,陶醉了夜空,陶醉了河岸,也陶醉了慕名而来的游客。

  龙王庙 地处联西社区胡家底下洣水河边,座北向南,据《攸县志》同治版介绍,原名水府庙,后改为龙王庙,建于五代梁时(907~923),当时还没有攸县城。庙宇东西两旁设有道房数间,前坪青砖墙围护,门临洣水河,窗窥舟筏,经历年多次营建、扩建,庙宇颇为壮观。周围梧桐、皂角树参天,最大树径须数人合抱,栖鸟成群,风景优美。文革中,庙宇、树木、龙舟彻底遭毁。

  龙王庙兴建的原由,有三种说法。一是龙王庙是攸县禹王宫的配殿。禹王在治理洣水时,他手下大将应龙(即翼龙)出了大力,立下汗马功劳,为纪念他,立庙祀尊为王。二是胡家底下聚居渔民,以捕鱼为业,长年在江河中劳作,与水打交道,祈龙王呵护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三是每年农历五月端阳节,洣水有举行龙舟竞渡的习惯,为纪念屈原诗人,借以教育炎黄子孙后代一心为民,遇事行善。

  1978年,当地信士倡议组成重建龙王庙筹备小组,筹集资金,于同年底建成。1993年集资在殿门前筑有戏台、龙舟库,总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龙王庙供俸的菩萨有龙王、包公等。正殿神龛前正中悬挂有明代木质黑底金字匾额“海不扬波”。左龛祀雷公、闪母,右龛风伯、雨师,各执法器。殿两侧,王、马、殿、赵四大元帅怒目圆睁,威严肃穆,受人敬仰。

  龙王庙信士覆盖江西省萍乡、衡东县草市、茶陵县和攸县各乡镇。

  龙王庙的传说 以前,胡家底下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可是,忽然有一年,天上的玉皇新换了ー位龙王来这里治水。这个龙王非常懒,天天在龙宫里和宫女寻欢作乐,眼瞅着到了芒种节气了,粪堆子还在地里堆着呢,还是没下雨,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有一天,龙王的三太子--小白龙出来游玩路过这里,看见不少男男女女赤着脚,光着背,脑瓜顶个柳条圈儿,排成一长队跪在庙前求雨。毒花花的太阳把许多人晒倒了,却没有一个人肯离去。见此场景,小白龙很是感动,再也无心游逛了,马上返回龙宫,把这件事禀报给了龙王,并恳请龙王去给那地方下雨。谁知老龙王此时正玩得兴起,一下子扫了兴,心中特别恼恨,非但没去降雨,反把小白龙臭骂了一顿。小白龙一气之下把老龙王的令牌盗出来,带着水族亲自前去行雨,帮助百姓摆脱干旱,谁知这事儿被巡海夜叉发现了,禀告了龙王。龙王盛怒,带领虾兵蟹将把小白龙抓住给杀了。小白龙死后,尸体从天上掉下来,老百姓一见,知道小白龙是为救他们才遭杀身之祸的,大家非常难过,围着小白龙的尸体放声痛哭。后来,人们为纪念救苦救难的小白龙,在埋葬小白龙的地方修了一座庙,取名龙王庙。据说龙王庙很灵验,天旱时只要人们到那里上炷香,念叨念叨,不等你到家雨就下来了。

  西阁寺 座落洣水之滨,原为西阁庵,始建于南宋庆元元年(1196年),距今已近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南宗禅师(道源)法师弘法道场,曾有200多僧人居住,庵堂占地面积20多亩,山和田地100多亩。

  根据1984年同治版《攸县志》记载,乾隆甲午(1774)年,山主胡从政重修,捐献油灯、田租五十余石、铺屋一栋。嘉庆甲子(1804)年增置观音堂,堂内有三尊古铜佛像,辛未(1811)年右建艺圃书屋。1917年三尊古铜佛像流落民间。

  昔日西阁庵山门巍峨向东方屹立, 洣水河畔水行西流。寺院依山畔水,峰峦奇秀,古木参天,环境优美。解放后,西阁庵做过学堂、看守所、花炮厂、硫磺碱厂等,遭到严重损毁。西阁本是佛教圣地,菩萨多次显灵,广大信士自发在原处建设一座小庵堂,后又在文革期间遭毁。

  2003年4月广大群众自筹资金在原湘东电机厂(围墙外)利用荒地恢复一栋40平米的建筑佛堂。2008年,根据沿江风光带建设规划,拆除小佛堂,建西阁寺,庙址迁老电机厂区内,建造400多平米大雄宝殿,同年市、县两级批准西阁寺为宗教开放活动场所。2016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德馨堂住持释果清法师回攸县发展宗教事业,接管西阁寺。近年来,释果清法师多方募集资金,共投入600万元新建观音堂、厢房、住宿楼、天王殿、钟楼、鼓楼等设施及平台,大雄宝殿、念佛堂全部翻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18年2月15日,寺院正法传播之际,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三尊古铜佛在流失民间近100年后突然回归到西阁寺,真是佛门之大幸。如今的西阁寺面貌焕然一新,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

  基督教攸州堂 源于1906年由美国籍牧师德幕登和邓维贞二人创立的城关基督教聚会点。城内居民周选臣、宋元林等为最早加入基督教的信徒,在珍珠巷(攸县师范旧址)租赁民房作礼拜场所。1910年前后,在攸县戏院附近购得几栋民房和空地,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教堂和几栋住宅。1913年开设了攸宜医院。1921年以后相继办了励德中学、崇德女校。在离城若五华里处购有一座教会基地叫复活山,当地人称洋人山(214队后),并建有四栋三空的守墓屋供守墓人用。

  1906-1925年,是攸县基督教兴旺发展时期,城关教堂作为全县的总教堂,在新市、宏翘市、皇图岭、渌田、丫江桥、藻田、黄公庙8处建立分教堂,另在曾家台和罗家湾设了两个祈祷所。

  1926-1927年大革命时期,美国传教土慑于磅礴的革命气势,悄然离去。宗教活动和所办医院、学校同时停顿。1927年下半年,攸县基督教恢复活动,但从此传教事宜改由中国牧师担任,美籍牧师只间常来攸指点。

  1943年由美教会驻长沙的美籍牧师戴一贞为代表,将攸宜医院、励德学校、崇德学校出售给攸县政府,得价款30万元。戴一贞企图全部带走价款,教友们竭力反对,并向县法庭申诉。后经法庭出面调解,戴不得不留下10万元,作为城关教堂的自有资金。从此,有了田和友、刘崎山、周笃信、颜喜生、邓洪恩五人的教堂经济管理小组。

  1944年6月,攸县沦陷,基督教堂被夷为一片焦土,只剩下一栋比较完好的住宅。光复后经过修缮,充作临时礼拜堂。当时,县城信徒只有几十人,能勉强容纳。

  攸县解放时,基督教传教士均已离开攸县,宗教活动一度停顿。1950年,罗永图牧师从株洲调攸县接替刘文翰牧师(调茶陵)主持教会工作。1958年,因全国上下都忙于”大跃进”,城关教会停止了一切活动。

  改革开放后,在城关地区的老基督教徒,每年的圣诞节及其他宗教节日前往株洲教会参加活动。1999年4月为了解决教友们往返于株洲礼拜活动的困难,以邓洪恩、杜温武、肖年、谭艳娇、王菊英等教友为首,成立了城关基督教聚会点,租用邓洪恩住宅做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礼拜活动,教徒逐渐增多,到1999年10月,城关基督教聚会点有教徒25人。

  基督教攸州堂图书馆

  2000年,因家庭聚会地方小,租赁攸县东门翻砂厂聚会。2003年,教徒筹资购置攸县工商银行原办公楼并改建成一栋哥特式基督教教堂。一楼圣殿,用于礼拜及婚礼仪式;二楼多功能房,用于学习、办公、接待;三楼图书馆,四楼体育室,向社会免费开放;五楼、六楼祷告楼,配套12个祷告塔及三个祷告室;七楼钟楼。基督教攸州堂是经依法登记的基督教活动场所,现也成为了附近居民文体活动之所。(作者 曾建荣)


责编:范鑫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客户端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